荔枝“弯道超车”,喜马拉雅该何去何从?
2020-05-12 01:59:3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 

  编辑 | 于斌

  出品 | 于见

  今年1月中旬的时候,UGC音频社区荔枝(原荔枝FM)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,股票代码为LIZI.US。上市当晚10:30,荔枝以开盘价11.03美元挂牌交易,开盘不到一小时涨至15.25美元,涨幅一度达到38.6%。

  荔枝的率先上市给国内“在线音频第一股”的争夺赛画上了句号,也打了老对手喜马拉雅一个“措手不及”。

  在在线音频行业,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和活跃用户数长期稳居第一,所以它才是行业内的上市“热门选手”。早在2018年,喜马拉雅就有4次被传出过“要上市”的消息,并且在去年5月份,喜马拉雅组织架构变动、多项工商信息变更也被业内解读为“替上市铺路”。

  并且,喜马拉雅的主要投资人、证大集团创始人戴志康也曾多次公开表示喜马拉雅希望在2019年上市,但随着戴志康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捕,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似乎“戛然而止”。虽然在戴志康被捕后,喜马拉雅立即发布声明称“证大投资发展与喜马拉雅已无股权关系”,但业内普遍认为,喜马拉雅的推迟上市与戴志康被捕不无关系。

  相比于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历经波折,更加不容乐观的是,随着平台经营模式、盈利问题、版权问题不断发酵,喜马拉雅的后续之路可能还是要长期面对荔枝的弯道超车。

  UGC优势已现,喜马拉雅难敌荔枝

  国内的在线音频市场发展时间并不算长,从2012年开始,在线音频市场经历了探索期、启动期、高速发展期后,从去年开始逐渐进入成熟发展期。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胜在速度够快,根据《2020年中国夜听经济发展分析》报告显示,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夜间娱乐习惯,目前市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,在2019年全年的统计中,国内听书的总时长已经高达109亿小时。

  在线音频是门好生意,也就不乏入局者,喜马拉雅、蜻蜓FM、荔枝、企鹅FM、听伴、阿基米德、龙卷风等移动电台APP都是这个赛道的“选手”。不过,行业的马太效应也日益显现,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,喜马拉雅的活跃用户人数已经达到约1.25亿,使用时长行业渗透率达到60.89%。同期,蜻蜓FM的活跃用户人数为2171.78万,使用时长行业渗透率为20.77%;荔枝的活跃用户人数为1908.94万,使用时长的行业渗透率为11.59%。而剔除了喜马拉雅、蜻蜓、荔枝之后,其他剩余“竞争选手”的渗透率就显得“微不足道”。

  从产品形态上来讲,在头部“三驾马车”中,喜马拉雅和蜻蜓FM的相似程度更高,它们都是以PGC模式为核心业态,包括购买主流有声书版权、签约头部作者打造付费栏目等。相对而言,荔枝走的路就不太一样了,近两年荔枝通过语音直播、声音社区的多元化发展,走出了与众不同的UGC(用户生产内容)社区路线。

  PGC模式相当于自采自销,只要将内容购买后再在平台进行二次销售即可,模式较为简单、易操作,而UGC模式则是通过建立平台机制吸引内容制造者入驻平台,这对于平台来说需要更高的技术,与“粗放”PGC模式相比,UGC模式更像是“慢工出细活”。

  PGC模式能够帮助平台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海量的用户,但它的劣势也正在于此,因为用户对于平台的忠诚度都源于对头部内容创作者的忠诚,随着创作者的离开也将带着这些“追随者”离开,与此同时,高度依赖主流版权使得这些平台需要支出高昂的版权费用,这无疑会对平台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。

  而UGC的生产机制是通过调动广泛的内容制造者参与到内容生产中,通过赋予用户参与感和成就感来增强忠诚度。这也就解决了PGC模式的痛点问题。如果将喜马拉雅对标为爱奇艺的话,荔枝这种“从用户中来、到用户中去”的创作模式更像是B站。

  从近年来爱奇艺、B站的发展情况来看,在内容生产模式上,荔枝所坚持的UGC模式,其用户增长空间更大,未来的内容生态也将更丰富,与喜马拉雅相比,荔枝的运营模式更为良性也更具备“长期性”。

  “盈利”与“版权”,是喜马拉雅面前的两座大山

  虽然有着内容付费、粉丝经济、广告收入、硬件售卖和平台抽佣等5大类营收来源,但盈利一直是困扰喜马拉雅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数据显示,2017年,喜马拉雅的毛利率为57%,净亏损1.08亿元。虽然近几年的数据我们不得而知,但从喜马拉雅频繁地进行融资来看,公司真的很“缺钱”。从2014年拿到第一轮融资开始,喜马拉雅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了9轮融资,相当于每年至少要进行一轮融资。

  盈利问题尚不得解,喜马拉雅的“版权”问题也愈发凸显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,自喜马拉雅成立7年多以来,已产生736条法律诉讼,相当于平均每3天打一场官司。而且,在这其中超过600条的诉讼是关于版权纠纷的。

  去年,也正是因为版权问题,喜马拉雅就曾被推上风口浪尖。因为喜马拉雅平台在未经作家曾鹏宇许可的情况下,在平台上线了他刚出版新书《远离迷茫,从学会赚钱开始》有声版的全部内容,不仅免费传播还在侵权作品上打起了广告。

  而这已经不是喜马拉雅的第一次侵权,在2018年,喜马拉雅就曾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将曾鹏宇的另一部作品《世上有颗后悔药》有声化后在自家平台上线。

 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不少人,作家蔡春猪、唐小饭、编剧张瑶等都曾在微博留言表示遭遇类似侵权行为,而作家宋鸿兵也曾表示,粉丝在喜马拉雅收听“宋鸿兵”的节目《鸿观》,其实并非是他本人。

  在“盈利”、“版权”这两大问题仍悬而未解的情况下,即使是喜马拉雅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成功“上市”,这些问题仍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。于见认为,未来,争夺用户、提高用户粘性与活跃度的重点归根结底在于内容的竞争。所以,对于喜马拉雅来说,与其不断融资、冲击IPO来缓解资金压力,不如多思考如何做好优质、专业的“内容”生产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